您的位置:首页 > 玉产业 > 产业资讯

他乡南阳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访玉石雕刻艺术家范同生

时间:2016-04-07 20:21:01  来源:南阳玉  作者:南阳玉  评论:

1.jpg

范同生近照

  
  那天去苏州采访,晚上朋友大赵请我吃饭,刚好小范也在场。一个饭局下来,小范基本上没说上几句话。而是静静地坐在一隅听着别人天南地北地神侃,偶尔也会发出些许会心的笑声,只是含蓄不张扬的那种。这跟他的外形特征十分相似:生活中的小范穿着打扮十分低调,圆领衫、牛仔裤、运动鞋,这与坊间流行的艺术家形象相去甚远。如果把貌不惊人的小范扔在大街上,永远属于不出挑的那个;然而,他的作品却声名远扬、一石难求。虽说已过不惑之年,但是,他那双单眼皮眼睛里却时不时流露出孩童般好奇的神情。我忽然想起《诗经》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句子,小范不愠不火的性格特征刚好与玉石沉稳内敛、温润而泽的品性相契合。
  
  小范的真名叫范同生,1971年出生于河南南阳,1993年毕业于当地的美术学校,1994年至苏州从事玉石雕刻;2000年赴天津艺术学院雕塑系深造;2003年创立“文同轩”玉雕工作室,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副会长;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级专业评比中获奖。
  
  认识小范是从认识他的作品开始的,他的作品《学业有成》,通过对一只大头皮鞋的细腻描摹和刻画,来展现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情感诉求。《学业有成》采用和田青花料,并施以巧雕技法,材料前端的灰色杂质被雕琢成沾满泥土的鞋头,用以表达长途奔波的辛劳和不易;一片树叶飘落其中,寓意莘莘学子寒窗苦读;鞋帮内结着一张蜘蛛网,既表达了奋斗历程的漫长与艰苦,也有着中国传统寓意喜从天降的意味。在中国玉雕的传统文化里“鞋”与“学”谐音、“叶”与“业”谐音,故作品取名《学业有成》。既可理解为求学成功之路,也可理解为事业成功之道。该作品也是范同生几十年奋斗经历和心路里程的高度浓缩。《学业有成》荣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自古以来,佛教题材始终是玉石雕刻的一大门类,俗话说:“男戴观音女戴佛。”人们为了祛灾避祸、祈求平安,大多喜欢在脖子上挂一小佛像玉观音之类,以期百毒不侵。于是,在玉石雕刻界形成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你可以不雕花鸟走兽、也可以不雕达摩钟馗,但是不雕观音不雕佛的,那简直就是异类了。然而,说说容易做做难,观音佛祖毕竟都是传说中的诸神,没有统一标准可以参照,即便在寺庙庵堂,人们供奉的菩萨也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是,他在精神层面上却是整齐划一的,那就是劝人为善、祈求平安。在玉石雕刻界,关于佛教题材的作品也是形式多样、流派纷呈。然而,他的审美标准却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开相、线条、结构和材质。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琢玉人一般面对这类题材时,都不会轻易下手。只有等到深思熟虑、灵感迸发时才有可能对材料进行加工,俗称“动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年半载,也许更长。小范的作品《佛》就是经历了漫长等待之后的产物,作品采用和田墨玉、浮雕手法,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尊侧面立佛:眼帘微启、耳廓垂肩、慈眉善目地注视着下界。虽说在造型上与传统的佛像略有区别,但是,雍容、庄严、安详的特质却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整件作品法度自然、宗教文化直指人心。尤其是整个画面采用上实下虚的构图形式,让人视觉产生悬浮感;凸显方寸之间法力无边的设计理念。
  
  如今的范同生已成为苏工玉雕的中坚力量,他的作品在选材和设计上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和田籽料的巧雕风格,而是向更加宽泛的矿物材料和治玉理念拓展。近年来,他的作品《庄周梦蝶》《老鼠爱大米》《富贵门爵》《终必辉煌》《学业有成》和《蟾宫折桂》《守护大业》等先后获得“陆子冈杯”最佳创意奖、中国玉石器雕刻“百花奖”“天工奖”和“神工奖”等各类奖项十余个。
  
  小范说:“不能躺在以前的作品上说话。玉雕行业不进则退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对于琢玉人而言,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的作品才是硬道理。”
本文网址:/yuchanye/chanyezixun/2016-04-07/747.html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热点排行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