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玉产业 > 宛派玉雕

张春明大师的成长道路

时间:2016-03-15 20:02:00  来源:  作者:  评论:

   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的一个小乡村,生于农村的我,自幼喜欢观察动物和植物,这些爱好促成我与玉雕和工艺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 年高中毕业后开始,奔着对玉雕的浓厚兴趣,我开始自己在家学习绘画,并钻研雕刻的方法和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领悟到,学玉雕应该先学做人,人品好、玉品才好。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真正悟到雕刻的中心思想,才能完整的体现一件产品的艺术价值。

  
  1990年,小有钻研的我开始到镇平县城玉雕厂学习,跟着鲁明均大师学习花草和动物的雕刻技术,由于我的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我进步了很多,深受师傅的厚爱。并且在学习花草期间,我又和瓶素车间的纪景耀师傅学习了瓶素,在镇平玉雕厂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进入玉雕行业的一个重要开端,一些当时养成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那些经历, 可以说是我在上“玉雕大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勤奋”和“执着”对于这行来说也很重要。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有玉雕厂的大环境,厂里有很多技艺高超的师傅,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玉雕厂的几年,使我的玉雕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2000年,我带着几个徒弟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由于资金短缺、人手少、设备不全、玉料少等多重困难,只有边生产自己的作品,边对外玉料加工。但由于我为人讲信誉,独有自己的风格,雕刻技术过硬,将每一块材料都运用到极致,我在同行业中得到了好评,渐渐的名声远扬,小有名气。
  
  在将近10年的实际经验中,我从最开始的经验不足和设计思路不够开阔,慢慢过渡到经验丰富,设计思维更活跃了,我不会拘泥于一个固定的题材,一成不变地做东西,而是放开了思想,工艺上写实一点,手法就是传统手法,不仅培养了能力,也培养了自信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多读、多看、多品、多总结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创作的源泉和灵感。特别是2008年我被分别评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的荣誉称号,更是对我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增添了无尽的动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创作的作品《云龙瓶》,荣获2004年“天工奖”金奖;《白玉戏狮炉》荣获2008年“陆子冈杯”金奖;《松竹梅瓶》荣获2009 年“天工奖”铜奖;《事事如意-三足香炉》 2010年“神工奖”最佳工艺奖;《狮钮象耳衔环炉》荣获2010年“陆子冈杯”银奖;《宝月瓶》荣获2011年“陆子冈杯"金奖;《松鹤延年长颈瓶》荣获2011年“陆子冈杯”银奖。在创作宝月瓶的时候我严格要求作品的造型,及线条的流畅,设计'双耳'我更是创新采用穿插的雕刻技法,将双耳的灵动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的平面更是活灵活现。一直翩翩起舞的蝴蝶,围绕着随风摆动的兰花,就好象是在与之共舞一样。
  
  我们遵循传统的玉雕观念,追求作品造型的典雅庄重,又加以对玉雕的理解及改新创作,使之更为完美。同时也为中国玉石雕刻行业做好传承,延续,及发扬光大的中坚力量在今后的玉雕创作过程中继续秉承高玉品高人品,把文化作为玉雕作品的精髓贯穿始终。
本文网址:/yuchanye/wanpaiyudiao/2016-03-15/595.html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热点排行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