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有句谚语叫作没有熏不黑的灶火,意思是再新的厨房终究会被烟熏火燎成油烟色。人也是如此,只要你持之以恒,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大赵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他的成功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锲而不舍的坚持。
大赵的真名叫赵显志,1970年生于河南,1992年毕业于当地的工艺美术学校。次年只身来到苏州深造,2001年创立大赵玉雕工作室。
那天,在大赵玉雕工作室里我们促膝而谈,坐在我面前的赵显志略显拘谨、不善言表。当我们的话题切入他的玉雕本行时,大赵那一双不敢恭维的眼睛顿时智慧闪烁起来。都说眼小聚神,大赵在玉雕专业领域里“慧眼独具”也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在我面前摆放着三个玉雕小件——群狼、玉米和核桃,用大赵的话说,这些材料都是和田玉中的残次品,一般不会被用来雕刻。但是,谁说贫瘠的土地开不出灿烂花?大赵为了让这些“脏、生、僵”的残次品重拾精彩,经常奇思妙想、智慧碰撞。记者眼前的那块充满灰褐杂质的和田籽玉被巧雕成一群正在狩猎的狼——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呼之欲出;而那块已经石化了的籽料则被依据天然纹理设计成一颗核桃,土黄颜色、几可乱真……在大赵的眼里,和田玉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没有不可雕琢的玉石,只有缺乏想像的艺术家。只要匠心独运,谁说腐朽不能化为神奇?”大赵是这样说的。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所有玉雕作品中,赵显志最钟情于雕琢灵猴题材。大赵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款《猴子捞月》把件,这是他早年的作品——无论路途平坦或者坎坷、无论事业成功或者失败,我们都将发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猴子捞月》的美好寓意被重新定义,也是作者励志心迹的真实写照。但见腰果状的原籽上方镂雕着倒挂金钟的猴子;在月光的映衬下,两只晶莹剔透的猴子显得古灵精怪、妙趣横生;水中一轮明月在灰暗的浮云间若隐若现。由于该籽料的背面有一条上下贯穿的裂绺,为了化瑕为瑜,作者将背景的自然皮色和裂绺巧雕成悬崖、松树和瀑布,原本并不起眼的材料,经过作者的两次创作,正面是《猴子捞月》的童话故事,背面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整件作品色彩运用巧妙、工艺圆润柔美,题材生动有趣。
赵显志认为,虽说每一块玉石的品质和形状都不一样,但是,她们都各具灵性与气质;玉石的生命来源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因此,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保留和还原玉石自然属性的造物原则,摒弃刀劈斧砍、恣意妄为的创作欲念。换句话说,艺术家的责任在于通过发现与创造,使每一块玉石都能从静穆之美走向动态之美。
《平湖秋水》就是赵显志创作的一件寓动于静的不俗之作,灵感来自于一次千岛湖之旅,远山近水、蓝天白云;船行其中犹如人在画中。回家之后,大赵怎么也忘不了这仙境般的世外桃源。于是,觅得一块形神兼备的牌料,采用俯视构图、虚实相间和薄意刀法,将胸中的美景表现得一览无余。整件作品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用大赵的话说,这件作品看似场景中缺少人物,但谁看了之后都会把自己融入到画面中去,这正是设计该作品时想表达的庄子“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美学境界。
其实,作为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的赵显志,近年来创作不断,成果颇丰。他的作品以和田白玉中的中小件为主,题材涉及人物、走兽,花鸟和山水;作品风格偏重“巧雕”。在作品的设计上,融入北方的大气和南方的细腻,属于开风气的新一代苏工玉雕的传承人物。若干年前,赵显志就被授予河南省玉雕大师称号。他的《水城三阙》《春暖芙蓉》《遨游八极》《金玉满堂》和《百鸟朝凤》等作品,分别获得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百花杯”和上海海派玉雕作品“神工奖”等。
上一篇:
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下一篇:
天工奖与当代玉器之变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