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遗址,位于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旧城北约10km处,西南距中国产玉名山——独山约3km。1959年考古发掘发现的房屋,被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曾为中国高等院校历史教材)所引用。1961年,黄山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不仅拥有新石器时代一切习见的特征,如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开始定居生活,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生活资料有较可靠的来源,而且就地取材,大量采集磨制与使用独山玉器,从而成为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最早、最大的独山玉雕村。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先民们在南阳盆地广大地区的生活十分活跃,南阳市近百处的古文化遣存就可窥见一斑。其中,黄山遗址出土的玉铲(图2-2),经有关部门鉴定为独山玉质地。这一发现揭开了中国中原地区独山玉文化研究的序幕,在中国玉文化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玉铲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因距今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故有“中华第一铲”之称。
为了彻底揭开黄山独山玉器的历史“盖头”,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先后20余次来到黄山,用传统的文物普查方法和国际流行的“区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遗址和距离遗址约的中国产玉名山——独山进行了多学科、捆绑式地面调查,发现了一批石器、玉器和陶器等遗物,初步揭开了距今六七千年悠久而又神秘的独山玉开发利用的历史。研究成果表明,南阳是中国中部玉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同时也必将丰富和拓展中国玉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物相当丰富,调研时科研人员在田间、地边、沟谷、坟头等处,已采集到各类遗物1200余件,其中石器有石斧、砺石及石钻等;独山玉器有铲、斧、犁、镰、凿、楔、锛、刀、镞、球等;陶器有鼎、钵、甑、罐、碗、杯、盆、盂、锉、纺轮、弹丸等。根据器物特征分析,这里除了有裴李岗晚期文化遗存外,主要是仰韶文化的遗存,也有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存。
黄山,是一座由云母石英片岩构成的低山,海拔152m。黄山遗址座落于黄山之上,东西长600m,南北宽500m,一般高出地面约17m。遗址东临白河,北、西、南三面与平原接壤,北、西北有盛产石灰岩、汉白玉的蒲山和丰山,西南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产地——独山。河流、山林、平原为生活在黄山的人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渔猎、采集和农耕条件。
距今约7500年前,一支大抵来自中原地区东北部的先民来到了黄山,揭开了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第一页。仰韶文化时期,他们住在”独成一室…‘两间互通“或六间”交错相连“的房屋里,用打制或磨制的石器、玉器从事农畜牧业生产,并掌握了制陶、琢王和纺织技术,过着比较稳定的聚落生活,使黄山”村“成为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独山玉雕”第一村“。
综合调研资料,我们认为从裴李岗文化晚期(距今约7500年前)开始,经仰韶文化时期,至屈家岭文化晚期,黄山先民们大致在南阳生活了3000余年,他们用原始的独山玉石工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南阳远古文明,之后,便消失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年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在黄山遗址散存的遗物中,有大量的独山玉料和独山玉器,器形有斧、楔、铲、镰、锛、凿、刀、镞、锤、球等。颜色斑斓驳杂,主要有绿、白、青、黑等色,一般为墨绿、黑绿、黑白、绿白结合的花斑玉和多色玉。由于独山玉质地坚硬,所以黄山玉斧、玉铲、玉镰便成了人们砍伐树木、深翻土地和收割谷类、稻类农作物的主耕农具。约7500年前,黄山出现了双弧刃、鞋底状打制的独山玉铲;仰韶文化时期,黄山先民的独山玉制造业大抵与石器制造业已“分而治之,’,从而成为独立于农业、畜牧业和其他手工业之外的重要部门。独山玉生产工具成为黄山先民们的骄傲。
上一篇:
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
下一篇:
南阳玉文化产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