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是“中国玉雕之乡”。近年来,该县紧紧依靠玉雕产业的坚实发展基础,不断挖掘、研究、弘扬玉雕文化,坚持用先进文化浸润和拉动玉雕产业,促使玉文化与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良性互动发展,实现了玉雕产业增长方式由零散向规范、由低质向高效、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
一、明显成效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玉雕加工已遍布全县13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全县现有规模不一、大小不同的玉雕专业市场10个,加工企业1万多家,各类经销门店2万多个,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值20亿元,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实力的玉雕生产、加工、贸易基地,产业加工规模稳步扩充,产品结构日益多元,市场建设渐成网络,购销贸易异常火爆。
(二)文化品位明显提升。镇平玉雕随着加工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文化内涵也日益丰富,价值品味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构思设计和艺术风格上,既吸纳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艺术文化的浪漫飘逸;既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精脉中不断注入先进文化的内涵,又在追求古典高雅的品味中体现时尚和个性的完美,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地方特色,精品佳作不断出现,翠玉《九龙花薰》作为国家级珍品,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万里长城》、《姜子封神》等300多件工艺精品,先后获省部优奖项、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天工奖。
(三)经济价值迅猛增长。随着产品档次和文化品味的提升,藏玉、玩玉、赏玉、佩玉已成为时尚,经济价值不断攀升,市场供不应求,不少产品出现了“做的没有卖的快”的现象。如翠玉、和田玉等高档玉器与5年前比价格涨了100~200倍!一副中档次的独山玉镯已由五年前的几十元升值到现在的几百元,上千元,增长了十几倍。
(四)市场销售体系渐成网络。该县先后建成了“U”型玉雕城、珠宝玉雕大世界、玉雕湾综合市场、石佛寺翡翠精品市场、玛瑙专业市场、玉镯专业市场、玉博苑白玉交易市场等十大玉雕市场。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玉雕精品店6500余个,其中高档精品门店200多个,日客流量万余人,日成交额500余万元以上,市场的吸聚辐射拉动作用明显,形成了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经济流八方汇集的格局。同时,县外10余万人的销售大军遍布全国各地,把镇平玉雕带到了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旅游景点。如今在北京、广州、昆明、乌鲁木齐等地都出现了镇平玉雕一条街。在每年的广交会上,镇平玉雕参会产品的数量、档次和销售额,都名列业内榜首。“中国玉雕出镇平,镇平玉雕销全国”已成不争的事实。
(五)强县富民作用日益彰显。目前,全县玉雕产业年产值20亿元,占镇平国内生产总值的20%多。由于玉雕产品的出口拉动,早在上世纪70年代镇平县就成为河南省出口创汇先进县。而今,镇平玉雕已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直接出口成交额达3亿元以上,玉器出口额占河南省同类产品的80%以上,形成了我国最大的玉器贸易基地之一。玉雕产业也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在一些玉雕专业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达5000元以上,石佛寺、晁陂等专业乡镇拥有百万元甚至千万元资产的家庭比比皆是。玉雕产业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为产业蕴孕文化内涵。镇平县注重把文化的因素渗透到玉雕产业的各个环节,在玉料的选择上,既购进质地上乘的高档玉料,又兼顾中低档玉石,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在市场设计上,要求建成的每个门店、每个摊位,都要将玉料的品名、产地、硬度等指标定制成卡牌,为游购者提供更多的产业文化知识。在构思设计上,注重文化的渗透,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设计制作出反映时代气息的产品;二是东方与西方结合,在体现和展示国人审美情趣、价值需求的同时,还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时尚,设计制作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所需求的艺术品,走中西结合的发展路子,让中国玉器被西方社会所广泛喜爱接受。三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注重研发一些礼品类、保健类、家庭使用类新品,使艺术品实用化,实用品艺术化,如开发的玉石电话、玉石灯具、玉石器皿等。在生产加工及质量检测上,提倡精雕细刻,精工细作,上市产品必须具备相关说明书,如收藏证、鉴定卡等证件,详细介绍产品的规格、选料、取名及寓意、建议售价等,既反映玉器的品质,又折射文化的内涵。
(二)为产品搭建文化平台。该县在石佛寺镇建设了玉雕之乡标志性建筑——中华玉文化中心。中华玉文化中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以行书“玉”字为整体造型,寓意深远,美观大方,内部由玉雕精品展销厅、学术报告厅和玉文化博物馆三部分组成,融精品展销、玉雕商贸、学术交流、玉文化研究于一体,实现了玉雕文化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玉器委员会会长杨伯达亲笔题名“中国玉雕第一馆”。
(三)为产业提升文化层次。为进一步提升镇平玉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1993年开始,该县成功举办了8届玉雕节,2002年至今玉雕节由南阳市主办,提升了节会活动层次。历届玉雕节的成功举办,为镇平乃至南阳搭建了玉雕精品荟萃、文化艺术交流的国际平台。节会期间,中国宝玉石协会及玉雕界专家学者集中研讨玉雕理论、切磋玉雕技术、传播玉雕知识,提升了玉文化的研究层次和品位;玉雕精品展评会、玉雕产品展销会、玉文化研讨会、获奖作品现场拍卖会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节会内容,炒热了玉文化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同时,该县还依托中宝协、省宝协、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组织,创立“玉神”论坛,创办《宝玉石周刊》,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玉文化专题研讨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对镇平玉产业、玉文化的历史、现状和走向进行系统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玉雕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玉文化的传播弘扬。
(四)为产业创新文化理念。在发展理念上,该县始终坚持抓玉文化就是抓玉产业的新观念,靠文化的注入提升产品档次,拓展消费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管理理念上,注重产业的规范和服务,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玉雕产业管理局,组建了“宝玉石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信息服务、学术研讨、人才培育和文化品牌塑造等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县玉雕局、宝玉石协会为依托的管理机构,以玉神、神圣、华艺等公司和玉雕专业市场为载体的产业龙头。在经营理念上,教育和引导广大经营者大力弘扬玉所蕴含的“仁、义、智、勇、洁”等美德和操守,做到诚信可靠,守法重德,以优质产品和合理价位去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使商业文化与玉雕文化溶为一体。
三、几点启示
(一)必须创新产业发展的文化理念。玉雕产业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和延续,需要文化与产业的臻善融合,互动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逐步提升,玉雕产业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丰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从而提升竞争力。
(二)必须在产业链条上加大文化注入。现代的玉雕产业是由多道程序和多种要素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其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玉器成品的造型设计和工艺上,更应该把文化内涵渗透到选材定料、构思设计、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包装宣传、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使每一个细节都具备文化的品位,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玉文化与玉产业交相辉映,互促互进,协调发展。
(三)必须发挥产业文化的品牌效应。品牌是企业的根、产业的魂,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是技艺与文化的交汇点。镇平因是“中国玉雕之乡”而闻名遐迩,因十几届玉雕节的成功举办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又因“中华玉文化中心及博物馆”的落成而名声鹊起,这些都是镇平玉雕产业发展及玉文化传播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要利用这些优势,加速实施品牌战略,创名牌产品、育名牌企业、树名师效应,实现以特色树品牌,以品牌扩规模,以规模促效益的互动发展格局。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端人才。玉雕产业需要设计、加工、管理、营销等多环节、各专业、多层次的人才梯队。要全面启动实施玉雕从业人员培训工程,既要培养一批设计制作技术过硬、管理经营有方的专业队伍,又要造就一批能评估、检验、鉴定的高端人才,从而引领和支撑镇平乃至南阳玉雕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系:南阳市政协副主席 赵金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