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双: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本报首席记者 徐道胜 通讯员 海潇
玉雕大师杨文双
“玉雕之乡”多巧匠。南阳历来不乏大师名家,2010年的“天工奖”评选中,杨文双的获奖,让整个南阳玉雕界欢呼雀跃。他选送的“白玉瓶”一举夺金,“白玉壶”获得最佳工艺奖,“裸女献宝”获得优秀作品奖。三件作品全部获奖,无一落空,不仅充分展现了他的雄厚实力和高超技艺,也有效提升了我市器皿类玉雕在全国的地位,丰富了我市的玉雕品种结构。
言及获奖,杨文双说到:“我是‘天工奖’举办九届以来,第五个获得天工奖金奖的镇平人。说实话,很高兴,回想从事玉雕创作这么多年了,所受过的磨难,经历过的种种艰辛,一切都值得了。毕竟天工奖是我们玉雕人追求的最高荣誉,能得到评委及专家们的肯定和认可,我感到很荣幸。但至于荣誉,我从不刻意地去追求什么,但凡你刻苦努力,下工夫,一切自然而来,人这一生,你越是追求什么,越是得不到。你不在意,只要努力,应该是你的它终归逃不掉。名利名利,名在先,利在后。你把作品做好了,名自然就出了,名出了利就跟上来了。所以功利心太强反而不好,容易让人急功近利。”
从1987年投身玉雕艺术生涯至今,杨文双有过太多的酸甜苦辣。每当提及,他都是一笑了之,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哪个玉雕人没有辛酸的过去,其余的就只字不提。当提及作品时,他却委身前倾,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讲起《裸女献宝》的创作经历:完成作品《裸女献宝》其实很有趣的。原本买了一块料子,打算做一个素瓶,可是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料子里边有瑕疵,还出现了糖色,结果瓶子没做成,料子只好暂时放到一边了。在一次出去游玩时,看到一只田螺,突然想起家里那块有瑕疵的原石,来了灵感。等回到家,经过反复揣摩,无数次用纸白描,最终,他确定做成仕女,把原料有瑕疵的地方处理掉,侧部带有糖色的就做成了一只田螺,中间白色的就做成了仕女。从突发奇想到成品历时两个月。在参评“天工奖”时,这件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奖,这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作为一个南阳玉雕人,自然会谈到对自己家乡玉雕的看法。杨文双说:“南阳玉雕起步较早,但多年前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大、笨、粗’。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阳玉雕在继承传统的玉雕文化之外,不断吸取各地现代流派之精华,现在日趋成熟,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现在的宛派。当前南阳玉雕人员需要吸收更多的艺术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作品技艺水平,走艺术精品之路,才能在今后的艺术道路走得更远更稳。”
早些年,杨文双也曾从事过独玉创作,尽管现在从事白玉创作和雕刻,但他依然关注独山玉雕及独山玉文化。他说:“作为本土玉种,相比其它玉种,独山玉以其‘独步、独厚、独秀’的独特魅力,跻身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被人们称作‘七彩美玉’。近年来从事独玉创作和雕刻的人员越来越多,精品不断面世,但也不乏粗制滥作。建议政府参与,不定时组织学习班和交流会,促使一些人员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和文化修养。对待原材料,要怀着对艺术、对自身负责的态度去创作去雕琢。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及艺术修养之后,所创作的作品里无形中就融入了更多的内涵。”这也是杨文双一直追求的境界。
对于“南阳玉雕大师群”这个文化现象,杨文双说,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并不意外,南阳的玉雕大师相比较别的地方大师略有不同。由于过去河南工遭误解,现在的南阳玉雕大师对待艺术、为人处事更加严谨,名比利看得更重。除低调、朴实的为人处事风格之外,南阳的玉雕大师群还互帮互衬,不定期举办探讨会、座谈会,就连定居他乡发展的大师们都不远千里赶回来参加。大家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这正是形成南阳特有的“玉雕大师群”的原因所在。希望在以后,这种相关的研讨会年年坚持开下去,扩大规模,以便提携新人,使这个群体不断壮大,真正形成中国玉雕的中坚力量。
杨文双天工奖金奖作品《白玉瓶》
上一篇:
聚焦“南阳玉雕大师群”系列报道之七
下一篇:
聚焦“南阳玉雕大师群”系列报道之五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